慎独是一种高尚人格修养
(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二日)
时下,身边的许多朋友,忙的不亦乐乎。当官的忙应酬,做生意的忙接洽,做学问的忙应付,当老百姓的忙生计。此外,剩下的便是做些大致差不多的事,只是规格、档次、范围的不同,或聚会,或娱乐,或休闲,或消遣,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
人与人之间加强联络、沟通本不是什么坏事,无可厚非,彼此增进了解,感情得以交流,何乐而不为?但是,眼下许许多多的聚会、娱乐、休闲、消遣好像有点变了个味儿。相互攀比、纵情纵乐、低媚俗态应有尽有,麻友、牌友、酒肉朋友共为“三友”,往往超出真心朋友的范畴,时而歌舞升平,时而斛筹交错,时而赌桌一掷千金,一种相互利用,甚至唯利是图、见利忘义的魅影迷惑人的灵魂,让人彷徨,让人惊恐,让人忧虑,让人麻木,让人逃避、放弃和丧失责任。
面对现实的世界,保持自己的清醒,难能可贵,尤为必要。不随波逐流,少些浮躁,多点踏实,少些闹腾,多点沉淀,少些交际,留点自我,或许更是我们生存的必需。
“我爱热闹,也爱冷静;爱群居,也爱独处。”(引自《荷塘月色》)是一种情趣,也是一种有限,更是一种情怀。固然,我们和朱自清先生所处的时代不同了,当时列强凌辱、积贫积弱,如今太平盛世、人民富足,我们现在的社会、境遇、思想等同过去有着很大的差异,然而,现在人们难以忘却的还是先生的情怀。
我们需要在独处中找回宁静,找回失落,找回自我,找回自信,找回精神的依托。
群居是人人外在的向往,独处是人人内心的归属。人生命的奇妙与高贵正是因为人有精神的追求,而绝非物欲的满足。事实上,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缺什么,自己需要什么,自己能够做些什么。所有这些,除了自己,任何人都无法让你如愿。正因如此,人更需独处。相比现实的浮躁,独处更利己、利人、利家、利国。
所以,慎独是一种自省修养。
君子慎独,先贤圣人莫不如此。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”(引自《中庸》);还有,“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小人闲居为不善,无所不至;见君子而后厌然,掩其不善,而著其善。人之视已,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。此谓诚于中,形于外,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”(引自《大学》)。
圣贤经典震耳发聩。从《中庸》到《大学》对“慎独”的认识,正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思想与实践辩证的历程。
从浮躁的现实中抽身而出,去做些真正有意义的活儿,无疑是精神与境界的升华。大学问家王国维的“三境界”可谓精彩绝伦,“古今之成大事业、大学问者,必经过三种之境界:‘昨夜西风凋碧树。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’此*一境也。‘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’此第二境也。‘众里寻他千百度,回头蓦见,那人正在,灯火阑珊处。’此第三境也。”这为慎独修身的人道出了心经,为我们的信仰和希望点亮了灿烂的烛光。
于是发觉,人格的“本我、自我、超我”三个层面没有慎独难以有机统一,无法真正实现自我、体现价值。慎独的精妙就在于淡泊明志与宁静致远,这或许与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”(引自《大学》)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所以,慎独是一种高尚人格修养。
如果人人都能选择自己的“慎独”,人和人之间或许会增添更多的知心与信任,或许会有更多的社会和谐与幸福,或许会有更多的个人自信与尊荣。
治疗癫痫病的医院排名前十癫痫哪里治北京儿童癫痫救助医院